二维码支付卷土重来
来源: | 作者:dme2f6dad80 | 发布时间: 3715天前 | 599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中国目前的机构性监管构架,只适合简单的金融市场。当互联网企业涉足各金融领域积极创新时,现有的监管往往跟不上,会出现监管漏洞

  ◎ 文 《法人》特约撰稿 董毅智

  自2014年11月开始,支付宝、微信均加大了对二维码支付的线下商户推广,好德、可的、联华等多家商户都开通了支付宝扫码支付,而12月11日,微信也与自动售货机运营商友宝合作。

  由此可见,被央行叫停了半年的二维码支付,在监管开放前夜,又将卷土重来。

  为何叫停

  2014年3月11日,央行下发《关于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《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草案,并征求意见。

  3月13日,央行下发紧急文件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/公司线下条码(二维码)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的函》),叫停支付宝、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,同时叫停的还有条码(二维码)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。

  央行要求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暂停。但实际上,二维码支付在市场上从未销声匿迹。而二维码支付被叫停原因有三点:

  第一,央行以安全的名义叫停了二维码支付。央行通知表示,线下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的业务模式,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。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、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。

  第二,二维码支付实际上就是一种第三方支付平台,这个支付平台的关键是绕开了银联,自成体系,搅乱了整个金融体系,从而成了被叫停的对象。

  第三,二维码支付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。相关支付撮合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质疑,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。消费者扫码的过程,是实现 二维码从商户到个人转移的过程,如果手机木马在信息转移的同时给消费者手机发送二维码,将会阻断商户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,轻则可以让手机中招诱发系统重 启,重则可以让支付过程中断甚至发生错付情况。这就更加方便了黑客针对二维码进行各种非法操作,用户一旦扫描了嵌入病毒链接的二维码,其个人信息、银行账号、密码等就可能完全暴露在黑客面前。

  由此可见,安全性薄弱是二维码支付方式的短板。

  而对叫停的过程,笔者在年初接受《国际金融报》采访时就指出:“央行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,但叫停非长久之计。”而且所谓《意见的函》发文主体是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,不是央行行长签发。